《食安警鐘再響》又驗出芬普尼雞蛋,誤食症狀怎麼看
【覞傳媒記者 浤蒔/彰化整理報導】
農業部近日公布最新檢驗結果,確認彰化縣蛋場的蛋品檢出農藥「芬普尼(Fipronil)」殘留,引發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此次彰化芬普尼雞蛋事件中,部分樣品濃度超過國際容許標準,相關蛋場已被勒令暫停出貨並全面回收。目前問題雞蛋主要流入彰化、雲林及嘉義部分批發市場,約有八成以上已完成回收。
芬普尼屬於中等毒性農藥,常用於寵物及植物防蟲,禁止施用於食用動物。長期攝入可能損害肝臟與神經系統,雖然目前檢出濃度多低於急性中毒標準,但專家提醒不可忽視其長期暴露風險。農業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強調,政府已啟動全面稽查與追蹤機制,並加強抽驗頻率,確保市場流通產品安全無虞。
誤食芬普尼蛋後應立即觀察身體狀況
芬普尼在高溫下不易完全分解,即使煮熟後仍可能殘留微量毒素。若民眾誤食彰化芬普尼雞蛋,一般單次攝取不至於造成急性中毒,但若連續食用或攝入量較多,應留意是否出現頭暈、噁心、腹痛、倦怠或皮膚過敏等症狀。
若懷疑攝入過量,可在24小時內多飲水、避免高脂食物以促進代謝,並觀察身體反應。如有持續不適,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疑似攝入芬普尼蛋」,以利醫療判斷。孕婦、幼兒及慢性病患者屬高風險族群,更應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散裝蛋品,選購具有產地標示與檢驗標章的品牌產品。
強化溯源與通報制度,維護食品安全信任
農業部表示,為防止類似事件重演,已成立「芬普尼事件專案小組」,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資源,針對蛋品源頭進行全面監控。未來將推動「雞蛋身分追溯制度」,以QR code標示產地、蛋場代碼與檢驗日期,提升流通透明度。同時,官方呼籲民眾若發現可疑蛋品,可透過「食安即時通」App通報,政府將於48小時內完成查核並公開結果。
農業部重申,食品安全是政府、業者與消費者的共同責任。此次彰化芬普尼雞蛋事件雖大多數樣品未達急性毒性水準,但仍凸顯蛋品管理體系的改進必要。政府將持續強化用藥監管與教育宣導,確保國人餐桌安全。
▲ 盒裝雞蛋示意圖/記者 浤蒔 提供
您可能有興趣
-
雞蛋農藥超標怎麼辦:先做這5件事,家人先安心
雞蛋農藥超標怎麼辦?從芬普尼事件看食品安全,解析農藥殘留標準(MRL)與檢測流程,說明96%以上蛋品檢測合格的數據真相。本文提供5步行動指南,教你安心處理與挑選蛋品,包含查批號、分層冷藏、全熟烹調與替代蛋白建議。延伸介紹CAS、有機、產銷履歷、友善畜牧等四大標章差異,協助辨識無毒雞蛋,建立家庭食安防護力。結合中醫觀點,以五行調養與護肝飲食減少農藥殘留負擔,幫助讀者在恐慌中找到理性與信任的平衡,讓餐桌重新回到安心與健康的原點。-
健康知識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