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主題新知 New Knowledge

妙齡女結節性癢疹,抓到床單上斑斑血跡!奇美醫6治療方式,擺脫癢癢人生


▲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結節性癢疹不是大毛病,但癢起來要人命,應儘早就醫就對了。(記者蔡清欽攝)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30多歲的小靜,3年來飽受結節性癢疹之苦,日也抓夜也抓,手腳皮膚布滿大大小小的顆粒及斑塊,晚上還因搔癢抓到無法入眠,常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斑斑血跡,無止境的劇癢加上還得費心照顧年幼孩子,她感到身心俱疲、備受煎熬!曾多方嘗試各種治療及藥物但都無法達到有效控制,身上皮膚也因此不斷的反覆惡化,而至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門診求診。


鄭醫師詳細評估後安排一系列治療計畫,小靜接受了短期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口服免疫調節劑及窄波段紫外線的治療,治療後病情雖已得到部分緩解,但有時仍然非常搔癢難耐,於是開始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經治療1個月後,癢感獲得有效改善、皮膚一顆顆癢疹也在幾個月內逐漸變平、變淡,終於不用再日夜與搔癢為伍,皮膚病灶的改善更讓自己重拾自信,生活也恢復正常。


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說明,結節性癢疹又稱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女性、壯年及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皮膚上出現許多如米粒或碗豆大小般且偏硬的顆粒狀結節,有些病灶甚至會融合成一大塊厚厚的板塊,數目從個位數到上百顆都有,往往伴隨持續超過6周以上的嚴重搔癢、摳抓與摩擦病灶之症狀,「癢-抓-癢-抓」的惡性循環常使病人睡眠與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進而影響其工作與社交生活。


目前造成結節性癢疹的原因不明,但研究發現「第二型免疫反應異常」與「神經增生與纖維化」扮演了重要角色;部分病人合併異位性皮膚炎與癢疹一起出現,其他如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心衰竭、慢性B肝/C肝帶原、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疾病,也都發現有較高機會出現癢疹。


▲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癢疹的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組合,常見的6種治療方式。(記者蔡清欽攝)


鄭百珊表示,癢疹不是大毛病,但癢起來要人命,長期搔抓造成的皮膚苔癬化、破皮流血,更增加得到蜂窩性組織炎的機會,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外用藥膏、病灶注射、冷凍治療、光照療法及口服藥物、生物製劑等,應與醫師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唯有戰勝癢感、改善癢疹,才能重新開始嶄新的人生。